2017年于餐饮行业来说是关键性的一年,去年中国餐饮整体收入已经和美国大体相当,今年很有可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餐饮大国。其实,不管是餐饮的再次出海还是洋快餐变国企,都彰显了一个餐饮大国应有的姿态。不可否认的是,虽然总体体量相当,但实际上我国餐饮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,在标准化水平、组织化程度、经营管理上都还有一定差距,而这些也将是2018年餐企的努力方向。
2017年随着新的资本和跨界竞争者不断进入餐饮市场,80后90 后在餐饮消费市场和餐饮企业管理层中日益占据主要位置,行业洗牌日益显著。智能化、大众餐饮的发展仍然一路高歌猛进,网红店、无人店等形态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如绚烂的昙花,虽然掀起过一阵阵热潮,但在大浪淘沙的餐饮市场中,一批又一批的盲目跟风者在挣扎中倒闭死去。
从年初中信凯雷正式收购麦当劳中国,到广州酒家上市,传统餐饮释放出了新的活力。到下半年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合并,外卖市场进入寡头时代,未来的竞争或将更加激烈。虽然海底捞的“老鼠门”仍然引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,但技术的革新与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仍然方兴未艾。
倒闭潮汹涌
国家统计局新发布数据显示,2017年10月全国餐饮收入为3852亿元,同比增长10.3%;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906亿元,同比增长6.1%。2017年1-10月全国餐饮收入32279亿元,同比增长10.9%;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32亿元,同比增长7.8%。
根据大众点评数据,2016 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这四个一线城市的餐饮门店数量由2015年的59万余家减少至57.6万余家,门店数量呈现 2.4% 的负增长,由此可见餐饮门店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在 2016 年明显放缓,尤其是北京和上海,餐饮门店数量减少 3.65 万家。同时供给端的竞争加剧推动餐饮企业走出同质化竞争,推出更多优化和更新迭代的产品。
资料同时显示,2017年全国餐饮门店数达581万个,比上年下降3.48%,仅上半年就有16家餐饮店停业倒闭。2016全国餐饮突破3.5亿元,但只有20%的餐厅是赚钱的,剩下80%餐厅的日子并不好过。
倒闭的餐饮店包括许多消费者曾耳熟能详的品牌:金钱豹、一笼小确幸(上海门店)、水货餐厅、小猪猪餐厅、很高兴遇见你、赵小姐不等位、潮汕牛肉火锅等。这些店停业倒闭的原因多数是因为食品安全问题、品牌老化缺乏创新意识、管理问题,服务意识差、差评跟不上消费需求等等。